2
时间成本(或技术成本)
我们知道特效都是按秒收费的,假设1秒1000块钱,1分钟6W块,一部大片如果有60分钟特效,就要360W。这还没算精细程度,越精细越贵。假设1秒24帧,精细的特效需要逐帧处理,每一帧可能都要1小时,一秒钟特效做个一两天也是常见的,技术差点的要更久。其实按工作时间分摊下来,特效人员的收入也不算很高。这里说的时间只是制作处理耗时,往下看,还有更耗时间的渲染导出。
3
软件成本
正式大片的制作软件要用按年收费的正版软件,maya、ps、3Dmax、houdini、renderman等等,几百台电脑一台安装一个也是不菲的开支。据说维塔数码(Weta Digital),也就是做了《阿凡达》和《霍比特人》的特效公司,一年仅在renderman(渲染器)上的花费就要近2亿人民币。
4
硬件成本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没有高端配备的硬件支持,别想制作出叹为观止的电影特效。有时候高度精细的特效,一台电脑1帧(1秒24帧)就要渲染几十个小时,你没看错,1秒钟可能要几百小时渲染。所以,顶级特效公司都有自己的“渲染农场”,几百上千台高端配置的计算机同时开工来缩短时间,仅硬件设备就要花几百上千万。当然,设备可以重复使用,这里不计较细节,就是为了说明特效怎么烧钱。
5
其它投入
一些诸如电费之类的措施费用不计的话,特效制作还有一些其它投入。比如,好不容易做好的特效,导演和制片方不满意,需要反复修改,甚至直接删除重做,这些都是烧钱浪费的。再比如,漫威电影为了保密剧情,经常做一些特效预告片,正片上映时根本没有预告片的镜头,也是变相浪费烧钱啊。
电影做特效的目的还是服务于剧情需要。相对于花费一半以上的预算去请流量明星和宣传,然后做一些五毛特效愚弄观众的行为,也难怪更注重特效品质的《流浪地球》能大获成功了。
来源:电影7 百度图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