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尔果斯区(市)“强机制、拓渠道、提待遇、搭平台”深入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
发布时间:2017-12-15    文章来源: 霍尔果斯市   

(36365线路检测中心讯)近年来,霍尔果斯区(市)始终坚持以建设自治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抓手,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四措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霍尔果斯区(市)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强机制。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纳入开发区党工委和市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专题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形成了开发区党工委和市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关部门配合的人才工作机制。突出政策引领,制定出台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实施意见》《科级干部聘任管理办法》《聘任干部管理办法》《人才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援疆干部人才管理暂行办法》《柔性引才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人才专项资金帐户,落实专项经费1000万元,专门用于人才引进各项政策的配套,同时明确区(市)每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1.5%作为人才工作专项经费。强化人才管理和服务,制定完善了人才引进、管理、培养、考核、服务等多项制度,建立“三联系五坚持”工作机制和每月例会制度,定期听取每位人才的情况汇报,帮助解决问题和困难,并对工作提出要求;开通了24小时人才服务热线,建立了“霍尔果斯我们的家”QQ人才群,及时掌握每位人才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动态;对引进人才进行日常跟踪考察、试用期满考核和年度业绩考核,对经考核不合格的,解除协议,并取消相关待遇。

拓渠道。刚柔并济,畅通引才渠道。围绕区(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重点领域,开展紧缺人才需求情况摸底调查,梳理出近五年市(区)所需人才,列入引才计划,加大引才力度。2012年以来,面向全国刚性招聘引进了高层次紧缺人才近26名(其中,博士2名,海归留学人员2名,企业高管2名,硕士研究生10名,急需的专业人才10名);面向全疆公开招聘100余名具有本科学历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社会工作人员。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采取开展讲座、技术服务、业务指导、论证建言、签约聘用、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投资兴办实业等方式加大柔性引才力度。2012年以来,共柔性引进各类人才94人,帮带业务骨干65人,培训各类人才108人次,投资兴办企业3家。统筹资源,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实施“六大工程”,统筹各类培训资源,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教、沉下去练、在线学习、远程教育和挂职锻炼等多种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先后培训各类人才1000余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5期,培训526人次(其中,赴新加坡培训班6期,培训135人次)。发挥援疆人才优势,争取苏州、连云港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区)讲学、工作,14名援疆人才与金融、招商、城建、物流、对外贸易、外宣等领域的20名同志签订责任书结成帮扶对子,鼓励他们把自己所学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本地干部人才,培养一批带不走的援疆队伍。

选派干部走出去学

提待遇。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在执行国家规定的工资、补贴、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标准的基础上,享受530万元安家费,每月15004500元津补贴,提供80100平米住房一套等相关待遇,在开发区连续工作8年以上,可直接赠予。新建150平方米人才活动中心,配备了体育器材、各类图书等业余文化生活用品,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先行先试,逐步对开发区聘用人员按照正式在编事业人员标准缴纳社会保险,解决其后顾之忧。开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积极解决其子女入学、家属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对于引进的人才,如正常调动有困难的,凭有效证明材料,组织人事部门承认其身份、学历、工龄、专业技术职称,并重新建档,按原所在单位解决待遇。

搭平台。对公开招聘的高层次人才任职到管委会领导岗位,对引进的紧缺人才安排至相关专业岗位。认真落实《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科级干部聘任管理办法》,打破身份壁垒,把优秀聘用人才纳入后备干部库,并选拔聘任到领导岗位。把苏新工业坊、苏新公社和轻纺工业园作为企业孵化基地,已有14家中小企业入驻。引导各类人才向基层流动,选派14名同志赴社区、企业挂职锻炼,使他们在基层一线快速成长。积极做好伊犁州青年人才联谊会分会场筹备工作,引导人才树立“智囊团”意识,出台《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金谏工程”实施办法》,鼓励人才为区(市)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根据实施的效果分别给予奖励。(霍尔果斯市委组织部  路先兴供稿)

[责任编辑:霍尔果斯][审核人:bhne]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说明 
伊犁州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YL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西路1号 邮编:835000   新ICP备05002184号
技术支持:伊犁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联系我们:点击这里给管理员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