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百年水磨坊
发布时间:2017-11-09    文章来源: 州党委政法委   

在尼勒克县苏布台乡博尔博松村五组,有着一个百年历史的水磨坊。据悉,他是由一名俄罗斯人设计建造的,至今已经四代人。虽然电磨普及,但它并没有功成身退。每年秋季,这里的牧民都用马驮着自家旱田的粮食,络绎不绝地来到水磨房,只为碾磨出天然醇香的粮食。

驻村伊始,我好奇的来到村里的百年磨坊一看究竟,磨坊临水而建,纯木质结构,由引水道、水轮、石磨盘和磨轴等部分组成,借用高位水流的冲击力驱动水轮旋转,以碾碎粮食。在一排高大挺拔的杨树映衬下,水磨房面积大约10平方米,石条为基,以水泥木板为墙,苇席覆顶,由于初春渠中水已断流,水磨坊显得孤寂破落。

秋收时节,工作队再次入户时,看到博尔博松村河水顺水道从高处泄下,产生巨大动力,冲击着石磨下方的木轮,带动着磨盘旋转,发出“隆隆”声,沉寂孤独的水磨坊瞬间生机盎然。当置身颤动轰鸣的水磨坊中,看到吐尔逊别克·萨斯孜拜老人将袋装的小麦缓缓地倒入一个开口朝上的喇叭形木斗,木斗下端设有一个小机关,只见这个小机关随着磨盘中心的旋转而微微开启,麦粒顺着小机关的出口流入磨盘中心碗口大的入口,就像磨豆腐一样磨盘缝里缓缓溢出了细腻的面粉,在场的人鼻翼旁便飘来小麦被碾碎时溢出的阵阵芳香,纯天然的绿色旱田面粉就磨成了。

今年博尔博松村的旱田大丰收,麦子颗粒饱满香甜,磨出的面粉白皙劲道,加工成馕更是备受欢迎。在磨坊的四周随意堆放着村民拉来的小麦,他们既不过称,也不开票,只是在袋子上写着村民的名字。吐尔逊别克老人为了保证面粉口感还专门购买一台精选机,去除小麦中的杂质。给小麦加湿是件费时费力的活,他就自己改造了一台小型的搅拌机,提高效率还节省体力,真让人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每年,这样的忙碌都要持续两三个月,每100公斤小麦仅收10元的加工费,精选加湿费用都自己承担,为乡亲们磨30吨左右的小麦,水磨坊已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为大家餐桌上输送着香醇、美味、环保的食材。

吐尔逊别克·萨斯孜拜老人说:“党给我们农牧民带来好政策,十九大以后,我家的日子也会越过越好。我开水磨坊不是为了挣钱,只是能让乡亲吃上这天然的旱田麦,把老祖宗的技艺传承下去,也算是我为村民做的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工作队长肖志林被老人的无私奉献所感动,在老人的推辞下给他一千元钱作为补偿,鼓励他将水磨坊继续发扬光大,为村民服务。

这百年磨坊是博尔博松村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博尔博松村无私奉献、孜孜不倦的精神。在党的十九大的曙光中,博村人正阔步走向新生活,但这水磨坊已成为村民美好生活变迁的见证,让村民们牢记党的恩情,永远跟党走。(州党委政法委   侯桂梅供稿)

[责任编辑:何志宏][审核人:bhne]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说明 
伊犁州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YL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西路1号 邮编:835000   新ICP备05002184号
技术支持:伊犁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联系我们:点击这里给管理员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