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骄子--伊犁第一景霍城县果子沟 
发布时间:2011-07-19    文章来源: 霍城县党政信息网   霍城县党政信息网

 

    名闻遐尔的果子沟始于312国道乌伊公路的松树头。果子沟清代称塔勒奇沟,亦称塔勒奇达坂。“塔勒奇”准噶尔语,柳树。它纵贯北天山,全长36km,是伊犁的天然门户。自古以来是通往中亚、欧亚丝绸之路的北道咽喉,有“铁关”之称。元太祖十三年(1218)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率其30余万铁骑从蒙古草原西出金山(阿尔泰山)南下直趋伊犁附近的“不剌城”(博乐一带),当时这支征旅“车帐如云,将士如雨;马牛被野,兵甲赫天;烟火相望,连营万里;千古之威,未尝有也”,当时秋天即将临近,大军必须迅速通过高耸的中部天山支脉塔尔奇岭,命二太子察合台负责率军民凿石理道、修路引溪、伐木筑桥四十八座,使十余万人马安全通过果子沟天险,将果子沟辟为大道。蒙古骑兵如暴风雨,如入无人之境,横扫中亚和西亚,建立了地跨欧亚的草原大帝国。

    果子沟的开凿使偏隅一角的伊犁地缘价值为之一变,成为中亚大通道,因此,从察合台汗国和其后的东察合台汗国到亦力把里数百年间,伊犁阿力马里一直是新疆政治经济中心、中亚大都会、东西交通的枢纽,在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长期残酷的战争中,一代名城阿力马里荒废了,明清两朝之际,河运逐渐发达,陆上交通的重要性逐渐减弱, 昔日热闹的丝绸之路日趋沉寂。 1755年,清朝的两路大军在博罗塔拉(今博乐)会师后,越过果子沟,进入伊犁,在昭苏格登山前击溃了达瓦残部,平定了准噶尔判乱,乾隆皇帝视“伊犁为西域总汇之区”,在果子沟前,在历史名城阿力马里的附近,修建了惠远城,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果子沟又重新热闹起来,再次成为内地与中亚商贸的重要通道。

    历经几代,许多名人壮士途经果子沟,都留下了描写果子沟崎岖、险峻、山峰叠翠、林海茫茫、林木葱翠,似仙境的佳句、韵诗。最早的有契丹皇族的后裔辽朝东丹王耶律突欲的八世孙耶律楚材(他的父亲,耶律履官至金朝的丞相),耶律楚材应诏北上,扈从西征途径果子沟赋诗“六丁何事夸神威,天台罗浮移到此。四十八桥横雁行,胜游奇观真非常。”元太祖十六年(1221)道教全真派掌教人邱处机长春真人随成吉思汗西征,留有“河南海北山无穷,千变万化规模同。未若兹山太奇绝,磊落峭拔如神功。”等词句。13世纪中叶,波斯著名历史学家志费尼曾三次经过果子沟北上到和林祝贺蒙哥大汗就位和述职,编写了名震史学界的蒙古史名著《世界征服者史》。晚至1340年,欧洲商人裴哥罗梯根据见闻写成《通商指南》一书;1338年,罗马教皇派出的使者意大利人马黎诸里偕同行者32人出果子沟东行,到达元都城汗八里,谒见元顺帝,以教皇的名义进献一匹西方大马。

    松树头,北有净湖揽天之胜,南有林海叠嶂之渊,北上即抵赛里木湖,亦称三台海子,与果子沟唇齿相依,亦为新疆名胜之一,由松树头南下二台林场,山路盘旋崎岖,一路幽谷,有银带环山之妙,是果子沟的险峻之处。落谷傍山,有一高山瀑布凌空奔泻而下,壮观异常。自此而下到二台,幽谷逼峡,宽不过数丈,水流湍急,奇岩异石,光怪陆离,苍岩牙错,山形秀拔,林木葱翠,水转景移,若隐若现,是为果子沟的绝景之段。二台是由清代的军台、驿站得称。自峡口到精河县境,共设五站,亦称五台(五个军台)。据说二台的旧址已有所移动,人称现在的二台为新二台。从新二台南下,山势渐低,谷口渐开,飞桥重叠。公路两旁,绿树成荫,只见云杉疏透,古杨怪柳交错,山杏、野果,满眼新绿。果子沟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宝库,以野果分布广阔而闻名,药材资源也很丰富。自春至秋,香草馥郁,野花烂漫,艳丽多姿。

    数百年来,古人赞美果子沟,常以我国名胜之地相喻,颇多溢美之词。民国财政大臣谢彬所著《新疆游记》更以“山水之奇,胜于桂林;崖石之怪,比于雁岩”来比喻果子沟的奇丽。在新疆瀚海万里,戈壁纵横的广袤大地上,果子沟是具有其独特景观价值的。它是天山独创的骄子,是塞外无与伦比的天然公园。

 

 

[责任编辑:赵倩][审核人:鲍娟]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说明 
伊犁州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YL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西路1号 邮编:835000   新ICP备05002184号
技术支持:伊犁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联系我们:点击这里给管理员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