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65线路检测中心 > 读书文化 >
让文字回归单纯之美

发布时间:2014-09-16 文章来源: 张龙

文字的妙处在于它原本的单纯。

汉语文字从最简单的“一”开始,所有学习汉语的人都是从“一”开始做着文字的“加法”。

我们用“加法”学会了阅读,学会了书写,学会了理解,学会了表达。

我们对文字的运用越来越娴熟,对文字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我们希望通过文字的组合与变化,看到更绚丽多姿的表达技巧,更深沉悠远的人生意境,更丰厚广阔的文化底蕴,更鲜明独立的哲学思想,更全面细腻的知识涵盖,更淋漓尽致的情感宣泄。。。。。。

不知不觉,无论是读的人还是写的人,都感到了负重。

这绝非我们热爱文字的本意——我们本来是要在文字中找到心灵的桃花源,让负重的心能够轻盈的。

我们受够了当下世界的繁杂。

为了跟住时代的脚步,我们被迫奔跑。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跑得泪流满面,咬牙切齿;跑得忘记了生命的意义,成为麻木的机器。

所以,当某个午夜,我们躺在床上,拧开台灯,让淡淡的光笼在一本书上时,我们希望这本书里的文字能像清泉,慢慢流过眼睑,流进心田,带来清凉与惬意,带走喧嚣与浮躁。

我们渴望在阅读的过程中卸去生活的重,在文字中找到生命的轻。

读李晓寅作品集《茉莉花开》,感觉找到了想要找的书。第一反应是的手头该有两杯绿茶,一杯给自己,另一杯给李晓寅,我说:“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吧。”

从现在开始,让眼睛变成耳朵,让文字发出李晓寅的声音。

随着文字,一起去分享这来自生命深处的故事,慢慢走近她的世界。

认识李晓寅很久了。这个安静的,话不多,却有着无形亲和力的女子。有郁金香般清新的容颜,百合花般恬淡,优雅的气质,而骨子里更像茉莉花,于绽放中暗藏着淡淡的忧伤。

她擅写散文,兼写小说,诗歌。

我更喜欢李晓寅的散文。她的散文短小,耐读,于千字左右洄环出自己人生的真实体验。也许是她简单心性使然,她从不避讳自己生命里的悲欢。文字与她而言,就像一条能够托载她心事的河流,她不断地抓住那些跳动的浪花,让它们在奔流中有着别样的精彩。

我出生的那一季,整个城市都飘着细碎的雪,我父亲从遥远的喀什河渠道赶回,那里正在兴修水利,他穿着过膝的黑胶鞋,穿过泥泞的小巷,最后在一座拥挤破烂的医院里,找到了母亲与我。(《白杨深处的城》)

她喜欢回顾往事。她的往事藏在岁月的深井里,落满时光的尘埃。她常会拂去这些灰尘,用记忆的绳索把这些往事提上来,用文字打上结。她习惯抚摸这些结点,不想让它们就此消失。

我有一条大红色的羊毛围巾,是阳光下鲜红的花朵的颜   色,感觉上几乎闻得到花的芬芳。(《奶奶的围巾》)

是的,在还没有离开老屋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怀念老屋,怀念它的恬静与美好,它的曼妙与温柔。可是,人的一生就是个漂泊的过程,永远的恬静与美好是不存在的。(《再见,老屋》)

她留恋旧时光的美好。充满依恋地书写着那些变旧的书籍,怀孕时买的衣物,只剩一只的鹦鹉,还有搬家前突然死去的乌龟。。。。。。她不只是把它们看作一件旧物,觉得那是生命里的一段痕迹,舍不得丢弃,只想把它们统统带走。(《搬家》)

她偏爱收音机。从一个小小的收音机中,她打开了自己青春的悸动(《隐藏在收音机里的青春》),回味病故的丈夫曾对她的脉脉温情(《爱的回忆——只想对你最好》),体恤母亲对逝去父亲忧伤的,绵延的爱(《寂寞的收音机》)。

她是内省的。以怀旧之人善良的心,寻找自己生命中的过失,哪怕这过失在他人看来多么的微小,也会忏悔,会隐隐心痛(《他曾教过我》)。

她在内省中成长,在内省中获取人生的经验。这些通过内省用文字阐述的生命感悟,于漫不经心处有惊雷。

母亲在旁边轻声地唠叨,说我的衣服太多、书太多、照片太多,换了十年前的我听了会忍不住与母亲顶撞,会编出无数的理由证明自己的正确。可现在不一样了,经历了这么多年生活的磨砺,我已经明白了亲人在身边的可贵,唠叨,不也是一种最难得的爱吗?(《搬家》)

她既是女儿,又是母亲。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又和儿子相依为命。她心怀感恩,以长大后为人父母的顿悟面对母亲的日渐衰老,她渐渐懂得母亲的孤独和忧伤,开始包容母亲的琐碎与唠叨(《寂寞的收音机》)。同时,她又小心翼翼,尽力去呵护儿子的成长。她写儿子的快乐,儿子顽皮,儿子的疲惫,以慈爱之心看着儿子刚刚启航的人生。(《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她不断地变幻脚步以便能和儿子同步,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儿子的每一种变化。她不想出错,即便有也立刻修正过来(《学会尊重孩子的朋友》)。

其实对她的人生来说,最大的打击莫过于深爱着的丈夫因病去世。在《爱的回忆——只想对你最好》,《火车上的回忆》中,她曾深情款款地回忆了和丈夫初识到婚后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好。爱,多么好,生命因为爱才变得精彩。可不幸的事降临了,之后我以为她会写很多失去丈夫后哀忸心境的文章,可是没有,在众人面前她是阳光的。在看了《想起班得瑞》后,我才明白,原来她把痛藏在了心里。因为这种痛,不能触及,它让人心揪着,整个地缩在一起,不敢以任何的方式舒展,只能转化。是的,现在,她把这样的痛转化成一个曾经让他们共同快乐的东西——音乐。

我明白了,丈夫一直用音乐表达着他对生活的爱,我又怎能辜负他对我的一片深情,慢慢地,我又重新恢复了以往快乐的生活,只是,这首天堂的眼泪已经植入我的脑海里,一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我就会想起丈夫,想起我们共同生活时的甜蜜时光,想起了班得瑞那空灵的旋律…….(《想起班得瑞》)

每个写作的人笔下都有一个故乡,她也不例外。

她生在伊犁,长在伊犁,以伊犁为故乡,在文字中处处闪烁着伊犁大地的光芒。她写自己眼中的伊犁风景,写在伊犁风景中的自己。她把自己当作伊犁风景,把伊犁风景当作自己。

然而今天,当我又一次站在秋天的晴空下,从上而下俯瞰这条河时,我还是被它的丰富、完美与平静所震惊了。如果说秋天的天空蔚蓝纯净如婴儿的眼睛,那么秋天的河水则温润柔美如一块年岁悠久的“祖母绿”宝石,它温情脉脉地流向远方,将我们的心也抚慰的平平的。真的!凝视着这条河,任你有多么大的委屈、多么苦的郁闷,都会在顿时荡然无存了。(《喀什河畔的秋色》)

她笔下的伊犁风景是恢弘的,母性的,能够包容人的情感的。更难得的是,当写这些大自然中的草原,山川,河流,树木的时候,她一扫小女人的情怀,显现出难得的大气文风,给人以别样的震撼。

白杨树啊!这伊犁大地赐予我们的精灵,它与人类一样,会增长年轮,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也一定会同我们一样,拥有灵魂,拥有共同的故乡___伊犁。(《白杨深处的城》)

而这样勾勒下的山河美景,绝不是简单的“到此一游”的景物描写,是把灵魂的最柔软处打开,让山川、草原融入血液,让河流、湖泊经过心脏,让飞鸟的叫声唤醒沉睡的爱。。。。。。

哦,好了。一个人人生的丰富绝不至此,一本书的精彩也绝不止于此。

阅读李晓寅的书,就像在夏日的伊犁山谷中行走,不需要知道一路黄花开到哪里才是尽头,只需要顺着绽放的黄花向前就好。

李晓寅是一个有梦的人。那天,她说要出本书,纪念已然过去的四十年岁月。没想到,她真的完成了,而且如此出色。

而对李晓寅本人来说,这既是一次倾诉的过程,又是一次圆梦的过程。

坦诚,真实,感人心扉的人生历程;简单,纯净,不加修饰却充满情感张力的文字;亲切,柔和,娓娓而谈的语速;倾听和倾诉的感觉。。。。。。还要什么呢?

当写的人与读的人心如此靠近。

当文字以如此的单纯抚慰着我们疲惫的心灵。

一本书,一盏不眠的灯,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史松建供稿)

 

备注: 李晓寅,生于19751月,女,现在伊犁州喀什河流域管理处任办公室秘书。伊犁州作家协会会员,伊犁州诗词协会会员。2003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作品散见于疆内外报刊。小小说《主任是这样炼成的》获得伊犁州五十年大庆小小说大赛三等奖,散文《剪不断的书缘》获得《青年文摘》二十五周年征文大赛三等奖,《永恒的城市》及《血脉》获伊宁市委征文优秀奖。20121月,新诗《我只愿爱你》入选《中国诗人》选集。

 

[责任编辑:张龙][审核人:wjh]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网站说明 
伊犁州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1 YL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地址:新疆伊宁市解放路西路1号 邮编:835000   新ICP备05002184号
技术支持:伊犁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联系我们:点击这里给管理员发消息